close

「如果我們對結果的期待是搶在過程之前的話,

就會根據結果來界定自己;

如果這結果是跟隨在過程之後,

我們就可以保持一致,也就

擁有如何處理失望感受的主導權。」


有人說,個人若在生長環境未被滿足的期待、渴望,

很容易在戀愛關係中呈現,期能加倍滿足那些未被滿足的。

隨著兩人關係的互動,我慢慢發現「自己」,

開始去認識「自己」,想了解「自己」,

我看到、聽到什麼?為什麼我會這樣解讀?

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反應?為什麼我會產生這些感受?

對這些感受的感受又是什麼?是什麼樣的規條、信念在影響著我?

我內心真正期待、渴望的是……?


當我想要的不是這個樣子,我不知所措,

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我的想法、感受,

我開始感覺到難過、慌亂、無助。

直到最近我慢慢了解到,

如果我不敢冒險表露出我的脆弱,

不敢為自己想要的提出請求,

我會離「自己」越來越遠,

沒辦法真正接納自己、做自己。


昨晚我靜心思索,然後發現了一件事情,

其實,我蠻怕面對、處理失望、失落的感覺,

怕會被拒絕,我不敢主動去要求所需要或想要的,

當我預期可能獲得的答案是否定的時候,我便不會開口去要,

這個是我從小到大所學習到求生存的「規條、信念」。

既然已經覺察到這個內在過程,我想要試著去轉化它,

當我主動提出要求或請求的時候,我不再感到害怕、擔憂,

而且不管結果是肯定或否定的,我都不會感受到失望、失落,

到那個時候,我覺得我已經可以為「自己」負責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